Skip to main content

Month: 2020 December

地球破壞了,人類還能寄望火星嗎? (1/3)

科技、欲望、破壞力

近幾十年來科學突飛猛進,整個世界的確有非常大的改變。首先是工業的技術提升,產品漸精良價廉,對國家、社會、家庭的生活品質都改善了,促進全球經濟繁榮。日常生活的一切都非常舒適方便,只要一支手機就能處理所有事物。如當今冠狀疫情期間,雖是居家隔離,亦能發揮正常功能,皆是拜科技的進步。

工商業發展如此快速,系統不斷更新,迫使消費者不得不汰舊換新,購買新產品,以跟得上新速度潮流。如此,不僅刺激消耗產品,提升經濟效益,也激發民眾要緊跟著學習,引發整體的連環效應。這表面看來是很有建設性,背後卻暗藏隱憂,有建設亦有破壞,直到嚴重影響到生態系統,乃至釀成全球大災難。

當今的氣候極端,各種災難不斷,科學家們尋找如何應變及解決之道,如發明無燃料的各類交通工具,但溫室效應仍無法控制,氣候極端依然,冷熱偏於極端。水災、旱災各地域輪替,甚至多處頻傳禍患,農業無法耕種日趨嚴重,甚至會有糧荒之疑。至今尚難見效的解決之道,可見形成災難的因素不只一個或兩個,而是多方面的。

如作息時間不當,陰陽顛倒,影響晝夜輪替的陰陽天、地氣的平衡。過度砍伐樹林,改變林地用途,植物生態運作失去規律,無法調解降低空氣的功能。再加上畜牧排泄的甲烷汙染了空氣,無法降低空氣調雨率,再加上污染,更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。而且畜牧業是為了滿足口欲,宰殺含靈眾生,那股濁氣加上殺氣、怨氣,後果不堪設想。

因此想要快速改善之道,唯有全人類趕快推動素食。只要人人改為素食,自然生態便日趨平衡。此外,要多種植物來平衡自然之氣,以減少濁氣的衝擊,人類的性情也會緩和溫和些。自然和人為雙向的差距加總起來,就是造成生態失衡的主因,形成人禍天災的災難不斷。

在力求經濟繁榮、不斷開發建設的過程中,必須考量對於整體性影響的優缺。如砍伐樹林、過度開墾,失去了大片植物的呼吸平衡,阻斷了天上、地下的氣流運轉,含原子、分子、粒子的對調運作功能。所有的物質都靠這三種元素在轉化生成,然後再配合其他種種元素,應需而生化。

由於樹林的調節空氣減少,又增加地面的汙染,不可避免的形成氣溫的失調。因為樹林是一切生態的帶動者,當欠缺就不利於一切的平衡,尤其是空氣的品質;包括溫度的平衡,都仰賴樹林及植物在操作。人類不察,砍伐無度,造成溫度與濕度的偏差,而帶來種種禍害。

一旦空氣與濕度的調節失利,會造成懸空的地球浮動不定,再加上現在大樓建得很高,地基打的很深、很厚,但強力颱風吹打高樓,地球也會浮動不穩,導致原本的地標,向準各星系的射線對調已偏離了2260公里 (不久之前測試出來的),造成南北極也偏離失衡,於是有溫度升高的現象。南北極偏離了緯度,太陽光照射的熱度就不同,磁場的磁波也受影響,形成溫度難以調和、氣溫不穩的亂象,忽冷忽熱、冷熱不定,造成氣候極端的現象。

近幾年常有雷電打到地面引燃大片樹林,如美國加州、亞馬遜雨林,其他地區也越來越頻繁,一燒就是數百萬公頃,很難撲滅。此乃因樹林砍伐過度,造成失衡的空氣濕度,再加上人類的惱怒、仇恨,那股怒氣上衝到天,直達大氣層,再與大氣層中的原子、分子、粒子、電子,產生作用的反擊,致使更多的雷電打到地面。如美國加州被一萬多次的雷電起火,委內瑞拉一年一萬兩千多次;2017年阿根廷彭巴省連許一千兩百次,燒掉一大片樹林,這都跟人類的怒火有關,天地相應不可不相信。

處於寒帶的西伯利亞,以往夏天氣溫最高十幾度,今年熱到三十八度;最低是零下六十五度,冷熱相差百度,乃因夏天融冰,冬天急速冷凍結成冰塊來補救所融化掉的,但一切生態卻難以適應,這是當今的地球異常現象。

此外,發射火箭到太空站或其他星球,當推進器脫離了本體,形成「太空垃圾」,散落漂浮於太空中,飄移不定的金屬碎片,經陽光熱能的反射到地面,也會形成光氣熱能的提升。由於飄移不定,造成各地域的冷熱失常,也打亂了自然生態的運作。整個氣候時節被打亂,一切都是人類違背了自然律所造成。

  • 1